為台灣蛙類保育加油-2.瑞柑國小

•楊懿如•

  和瑞柑國小結緣,是台北樹蛙牽的線。

  記得那是在民國八十年初吧,當時我還在台大動物研究所唸博士班。有一天我收到一封寄到學校的信,信裡面還附有一張台北樹蛙的照片。

  寫信的是瑞柑國小的一位家長,他說他的孩子很喜歡大自然,常常抓一些小動物回家觀察。最近小朋友抓了一些台北樹蛙,他想藉機給孩子們正確的生態教育,所以輾轉打聽知道我在研究台北樹蛙,因此希望我能到瑞芳和他的孩子及老師見面,分享我的研究心得。

  當時我已經結束在陽明山五年的野外調查,正在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進行台北樹蛙的族群遺傳研究,每天埋首在試管中,努力解開台北樹蛙的DNA。看到這封信,讓我不禁懷念台北樹蛙漂亮的綠色身影。於是我馬上放下手邊的工作,來到這個只有六個班級、全校師生大概不超過一百人的小學。

  雖然是第一次踏進瑞柑國小,第一次和瑞柑國小的小朋友、老師見面,但我們卻談得很開心,因為我們有共同的朋友-台北樹蛙。小朋友蹦蹦跳跳拉著我在校園裡尋寶,告訴我操場旁的水溝裡有好多青蛙。在那裡,我們一起看到大頭蛙的蛋,還有台北樹蛙的蝌蚪。教室旁的水生植物池是觀察台北樹蛙的主要地點,在主任的帶領之下,全校師生一起觀察台北樹蛙從卵粒、蝌蚪、到小蛙的發育過程。

  小朋友認真的學著做紀錄、寫報告,也參加科展。台北樹蛙對小朋友而言,不再是可以任意玩耍拋棄的玩具,而是和我們一樣,會呼吸、要吃食物才會長大的生命。

  之後,我忙著博士論文,好一陣子沒有瑞柑國小的消息,直到有一天,我接到林文生校長的電話。

  林文生校長當時是新上任,就任後知道瑞柑國小師生曾和台北樹蛙有過這一段溫馨的故事,所以準備利用瑞柑國小的環境特色,將校園規劃成生態園,提供自然的環境教育。林校長客氣的邀請我給一些建議和指導,並親自帶著我和建築師,一起設計規劃。不過說真的,我不懂土木工程,所以僅能給些生態上的建議,例如多保留綠地與樹林,水池裡種水生植物、最好以泥底為主等。我也提供一些專家學者和保育團體的名單給校長,希望生態校園的理想能能獲得保育界的關注與迴響,並且有好的開始。

  現在瑞柑國小生態園已經完成兩年多了,有關校園規劃的硬體部分,因為採用大量水泥結構,所以褒貶不一。但我仍舊支持及佩服林校長校園生態園的理念,只要有時間有機會,我都很願意來到校園給小朋友上課,和他們一起在校園裡找青蛙。看到小朋友聽完演講後,搶著回答問題、排隊和青蛙握手做好朋友。見到一個個活潑的孩子,老遠就對著我開心的打招呼:「楊博士好」。還有孩子立志和我一樣作青蛙博士,愛護台灣生態環境。我覺得,這就是教育的力量。硬體的水泥化,可以用造景彌補,假以時日還有機會恢復自然。但心靈的水泥化呢?恐怕將造成永久的傷害。林校長的教育理念,讓瑞柑國小的小朋友都有親近自然的心。這些善良尊重生命的心,看似柔弱,卻是台灣社會永續脈動的泉源。

  十年了,瑞柑國小的校園和以往大不相同,老師、學生來來去去,但台北樹蛙的叫聲,依舊在每年的冬天陪伴孩子上課。十年前,若不是有一位家長主動關心孩子,寫信尋求協助,今天的瑞柑國小可能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風貌。教育不僅是老師的事,家長也必須積極的參與,社會菁英份子更應該回饋。教育真的是希望工程,用心努力的做,就對了。

*相關討論→ 生態村的困惑
*相關網頁→ 瑞柑生態村


向上 ] 槓子寮砲台今昔 ] 生態砲台的生與死 ] 搶救老泉里中國樹蟾 ] 瑞柑國小生態村 ] 生態村的困惑 ] 寂靜的大屯自然公園 ] 畸形蛙的迷思 ] 兩爬生態研討會後記 ] 與敵人共枕 ] 台灣蛙類保育加油1 ] 蛙類的人工飼養 ] 抵制保育蛙類買賣 ] 牛蛙蝌蚪千萬不要放 ] 台灣攝影家加油 ] [ 台灣蛙類保育加油2 ] 台灣蛙類保育加油3 ] 台灣蛙類保育加油4 ] 中強公園的未來 ] 牛蛙蝌蚪不要養 ] 饒了野生青蛙吧 ] 可惡的抓蛙事件 ] 象山站挖掉樹蛙的家 ] 湖山水庫 ] 美國牛蛙大餐 ] 遼寧一夫婦逮蛤蟆觸法網 ] 碳烤青蛙 ] 呵護橫山村台北赤蛙 ] 該喜?該憂? ] 另一場生態浩劫? ] 諸羅家園變成停車場 ] 諸羅樹蛙與總爺糖廠 ] 全球兩棲類數量大減 ] 瑞典蛙行地下道 ] 新疆北鯢應加強保護 ] 貪官進補娃娃魚遭殃 ] 諸羅樹蛙遷村搬新家 ] 棲息地浩劫台北樹蛙悲鳴 ] 搶救橙腹樹蛙大作戰 ] 環保高速路 長龍擁濕地 ] 蛙類在921災區重生 ] 台北樹蛙回家 中強公園嘓嘓嘓 ] 蔗蟾蜍危害澳洲本土生物 ]





楊懿如的青蛙學堂 台灣兩棲類生態保育網 台灣賞蛙情報網 蛙友交流網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