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蟾 蜍

海蟾蜍

Rhinella marinus (Linnaeus, 1758)

其他俗名:甘蔗蟾蜍、蔗蟾、Marine toad、Cane toad

    成體特徵:

      體長:為大型的蛙類,平均12至15公分,最大可達30公分

      頭部:鼓膜明顯,虹膜淺綠色,眼睛上方有骨質棱脊。

      背部:背部顏色以褐色為主,從淺褐至深褐色,雄蛙體長小於雌蛙,雄蛙背部顏色較一致,幼體及雌蛙背部有深褐色對稱性斑紋。

      皮膚:成體皮膚粗糙且佈滿疣粒,有大型的三角形或菱形的耳後腺,且延伸至肩部上緣,受到刺激時會分泌毒液。

    分布:1935年曾引入台灣,但並未建立族群。2021年在南投縣草屯鎮發現野外族群。

    繁殖期:1月到9月。

    行為:以菜園、果園、水田、住家等人為環境為主要棲地,繁殖期會從旱地遷徙到淺水域求偶交配,雄蛙叫聲為響亮的「溝、溝、溝、溝--─」。以其他蛙類、昆蟲等小動物為食,有時也會吃飼料。原產於中南美洲,因控制甘蔗害蟲,曾引入澳洲、菲律賓、日本琉球等地,但由於有毒、體型龐大、食性廣泛、發育速度快,也缺乏天敵,在引入後影響當地的原生動物並造成嚴重生態衝擊,名列世界一百大外來種之一。1935年曾引入台灣,但並未建立族群。2021年在南投縣草屯鎮發現野外族群,包括亞成體、公、母個體,確定海蟾蜍已經在台灣野外建立族群,亟需加強移除控制,避免擴散。

    卵:產長條形卵串,一年產卵8000~35000粒。

    蝌蚪:卵僅需1-3天即可孵化成蝌蚪,且2-7周後變態成幼蛙,幼蛙體長僅1~1.5公分,大約1年可成長至7~8公分且達到性成熟。

☉ 特徵照:  
海蟾蜍特徵

 

 
☉ 生態照:  

海蟾蜍雌蛙

海蟾蜍幼蛙
 




楊懿如的青蛙學堂 台灣兩棲類生態保育網 台灣賞蛙情報網 蛙友交流網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