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氏 樹 蛙

圖像

Buergeria choui (Matsui & Tominaga, 2020)

其他俗名:溫泉蛙、Chou's stream tree frog, Yaeyama Kajika Frog

    成體特徵:

      體型:小而纖細,♂2.5-3cm,♀3-4cm

      頭部:吻端鈍圓,頭長約等於頭寬,上下唇有黑色橫帶。鼓膜及顳褶明顯。

      背部:顏色變異很大,常隨環境而變成鉛灰色、淡褐色或黃褐色,但不會變綠。兩眼間有一條深色橫帶,背部有X型或H型深色花紋,背中央近肩胛處有一對短棒狀突起。

      體側:灰黑色或深咖啡色。

      皮膚:粗糙,許多顆粒性突起。

      腹部:白色或淡黃色,光滑,有些圓形小顆粒。

      前肢:細長,有深褐色橫帶。指間無蹼,指端吸盤明顯。內掌突橢圓形發達。

      後肢:細長,有深褐色橫帶,大腿內側具有不規則的雲狀斑。趾間蹼發達,趾端吸盤明顯。有內蹠突,無外蹠突。

    第二性徵:雄蛙體型較小,有單一咽下外鳴囊。婚姻墊黃色。

    相近種類比較:面天樹蛙吻較尖,腹部有深色小斑點,四肢外側有白色顆粒狀突起,如鋸齒狀。太田樹蛙內腿下側具有形狀規則的白色小圓點。

    分布:西部低海拔地區的小溝渠、小溪流。

    繁殖期:2月到10月,長短依地區而異。

    生態及行為:常成群出現在水溝底部、溝壁及石頭上鳴叫,非常活潑,善於跳躍。叫聲高而響亮如同虫鳴,吵雜而且刺耳,是中、低海拔山區,夏夜裡常聽到的蛙鳴聲。牠們喜歡在溫泉裡活動,曾在水溫高達攝氏43度的溫泉發現牠們的蹤跡,像北部的泰安溫泉、仁澤溫泉都可找到牠們的蹤跡。

    卵:卵徑1.2-1.4mm,動物極黑褐色,植物極白色,分散黏在水底的植物體上。

    蝌蚪:底棲性,身體卵圓形,尾細長,長度為身體的兩倍以上,有數條黑色橫紋。

    學名歷史:早期將分佈於琉球群島與臺灣視為同一種的日本樹蛙(Buergeria japonica),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周文豪博士於1990s開始關注物種的變異與分類。經過多年的努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思民教授團隊於2017年正式將臺灣東部(蘭陽溪以南)與南部(朴子溪以南)的族群提升為太田樹蛙(Buergeria otai),其他維持日本樹蛙。2020年由京都大學松井正文 (Masafumi Matsui) 和琉球大學富永篤 (Atsushi Tominaga)將日本樹蛙再分成兩個物種,其中琉球群島中北部(吐噶喇群島、奄美群島以及沖繩群島)因屬於日本樹蛙模式標本產地,得以維持原本的分類名稱;而琉球群島南部至臺灣西北部(石垣島、西表島;臺灣蘭陽溪以北、朴子溪以北)則提升另一個新種為周氏樹蛙,以表彰周文豪博士對日本樹蛙複合群研究的發想,及長年對兩棲爬蟲研究的貢獻。對臺灣來說,就是把日本樹蛙更名為周氏樹蛙。

 

Natural History:

Common species distributed widely from lowlands to forests below 1500m.  Breeding season is from February to September, but would extend to all the year in some places.  They usually breed in slowly flowing water, including ditches, small streams, and hot spring.  Eggs are deposited into small clumps on the bottom of water or attached to vegetation.

 

☉ 特徵照:  

圖像

•快速鑑定清單:

  1. 小型

  2. 有吸盤

  3. 背中央近肩胛處有一對短棒狀突起

大腿內側具有不規則的雲狀斑

☉ 生態照:

周氏樹蛙鳴叫 周氏樹蛙蝌蚪
 




楊懿如的青蛙學堂 台灣兩棲類生態保育網 台灣賞蛙情報網 蛙友交流網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