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蛙類的保育現況

.楊懿如.

摘 要

  台灣本地產蛙類共有31種,其中三分之一屬於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包括台北樹蛙、翡翠樹蛙、莫氏樹蛙、褐樹蛙、黑蒙希氏小雨蛙、史丹吉氏小雨蛙、巴氏小雨蛙、台北赤蛙、虎皮蛙及貢德氏蛙。最近十年,國內蛙類研究風氣相當鼎盛。在學術專著方面,發表博士論文兩篇、碩士論文15篇以上,研究內容包括行為、生態、族群結構、群聚結構、生物地理學及空間分 佈模式等。在對一般大眾的通俗教育方面,包括拍攝台北樹蛙及艾氏樹蛙錄影帶、青蛙叫聲錄音帶及多本印刷精美的彩色圖鑑,這些都有許多研究人員及政府單位的支持與參與。未來國內蛙類保育教育方面,希望成立兩棲爬行動物學會,結合民間及政府力量,推動蛙類保育工作,尤其棲地保育及外來種問題應列為優先工作項目。推動賞蛙活動,並透過網際網路,將國內目前蛙類保育研究結果開放給一般大眾,讓民眾從接觸、喜愛、了解,進而主動參與蛙類保育。

 

  • 台灣蛙類概況

  蛙類屬於兩棲類動物,全世界共有3500餘種,多半分布在溫暖潮溼的地區。台灣地處亞熱帶及熱帶地區,氣候溫和溼潤,極適合蛙類生存,目前包括外來種牛蛙共有31種,分別屬於赤蛙科、狹口蛙科(姬蛙科)、蟾蜍科、樹蟾科(雨蛙科)及樹蛙科,其名錄如下。

 

台灣蛙類名錄


蟾蜍科 Bufonidae

*盤古蟾蜍 Bufo bankorensis
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樹蟾科 Hylidae

中國樹蟾 Hyla chinensis

狹口蛙科 Microhylidae

◎巴氏小雨蛙 Microhyla butleri
◎黑蒙希氏小雨蛙 Microhyla heymonsi
◎史丹吉氏小雨蛙 Micryletta steinegeri
小雨蛙 Microhyla ornata
花狹口蛙 Kaloula pulchra

赤蛙科 Ranidae

腹斑蛙 Rana adenopleura
牛蛙 Rana catesbeiana
◎貢德氏赤蛙 Rana guentheri
古氏赤蛙 Rana kuhlii
拉都希氏赤蛙 Rana latouchtii
澤蛙 Rana l. limmocharis
長腳赤蛙 Rana longicrus
金線蛙 Rana plancyi
豎琴蛙 Rana psaltes
◎虎皮蛙 Rana rugulosa
梭德氏赤蛙 Rana sauteri
斯文豪氏赤蛙 Rana swinhoana
◎台北赤蛙 Rana taipehensis

樹蛙科 Rhacophoridae

日本樹蛙 Buergeria japonicus
◎*褐樹蛙 Buergeri robustus
艾氏樹蛙 Chirixalus eiffingeri
*面天樹蛙 Chirixalus idiootocus
白頷樹蛙 Polypedates megacephalus
*諸羅樹蛙 Rhacophorus arvalis
*橙腹樹蛙 Rhacophorus aurantiventris
◎*莫氏樹蛙 Rhacophorus moltrechti
◎*翡翠樹蛙 Rhacophorus smaragdinus
◎*台北樹蛙 Rhacophorus taipeianus


*台灣特有種 ◎保育類

  

  31種台灣本地產蛙類中,8種是特有種,10種在2002年農委會公告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等級中列為珍貴稀有,明文規定不得騷擾、虐待、獵捕、買賣、交換、非法持有、宰殺或加工,違反者處以刑責。此外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呂光洋教授也根據分布、族群量及族群成長趨勢將諸羅樹蛙、橙腹樹蛙 及豎琴蛙列為瀕危種類(endangered),巴氏小雨蛙、翡翠樹蛙及台北赤蛙列為易危種類(vulnerable),因此在台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蛙類受到法律的保護。

 

  • 學術研究近況

  台灣蛙類的研究調查開始於十九世紀末的傳教士及外籍人士,日本人佔領台灣期間也有些報告,但多屬於登錄性的研究。直到最近二十年,台灣蛙類研究在台灣大學動物系王慶讓教授(已退休)及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呂光洋教授陸續發現新種及帶領深入研究台灣蛙類野外族群之後,才開始蓬勃發展,目前已發表博士論文兩篇、碩士論文15篇以上。研究內容包括行為、生態、族群結構、群聚結構、生物地理學及空間分布模式等﹐以下是各研究領域之相關論文及著作目錄。

 

資源調查、圖鑑及資料庫

1.呂光洋、陳世煌 1982
  台灣實用登山求生自然全集3 兩棲類
  張正雄發行 189頁(彩色圖鑑)

2.呂光洋等 1985
  南仁山水域之湖沼學和兩棲爬蟲動物之調查

3.呂光洋等 1987
  陽明山國家公園兩棲爬蟲之生態調查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4.呂光洋 1990
  台灣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手冊(2)台灣兩棲爬蟲動物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印行(彩色圖鑑)123頁

5.呂光洋 1990
  台灣的兩棲動物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出版 109頁(彩色圖鑑)

6.呂光洋、林政彥、莊國碩 1990  台灣區野生動物資料庫(一)
  兩棲類(II)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7.楊懿如 1991  蛙-訪陽明山國家公園兩棲類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發行(彩色圖鑑)

8.楊懿如 1994
  夜訪溪頭尋蛙行 台大實驗林管理處編印81頁 (彩色圖鑑)

9.盧堅富 1995  南投縣的兩棲類
  台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87頁(彩色圖鑑)

10.呂光洋等 1997  台灣野生動物資源調查
   -兩棲類動物資源調查手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148頁

 

生活史、行為及生態

1.李芬蘭 1986  盤古蟾蜍的行為研究
  國立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104頁

2.楊懿如 1987  台北樹蛙生殖行為之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58頁

3.莊國碩 1988  艾氏樹蛙生殖生物學之研究
  國立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74頁

4.張淑美 1989  白頷樹蛙生執行為之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67頁

5.張耀文 1989  面天樹蛙生殖行為之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66頁

6.徐勝輝 1991  台灣中部拉都希氏蛙的年生殖形式
  私立東海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45頁

7.陳賜隆 1992  翡翠樹蛙生殖行為及生態學之研究
  國立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80頁

8.謝佳男 1993  黑眶蟾蜍生殖生態學之研究
  私立東海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45頁

9.林春富 1996  艾氏樹蛙母蛙的生殖投資與其蝌蚪的族群生態學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57頁

 

生理生態及發育

1.劉建男 1996  台灣樹蛙兩棲類皮膚減少水分散失能力之研究
  國立台灣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楊育昌 1996  酸鹼度對兩生類蝌蚪及胚胎發育的影響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55頁

 

族群結構

1.陳惠琦 1994  梭德氏蛙的粒線體DNA序列與族群變異之初探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2.楊懿如 1994  台北樹蛙生殖生態與族群基因組成變異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研究所博士論文 80頁

 

群聚結構

1.高保齡 1993
  台灣北部地區靜止水域共棲蛙種間資源分配利用之研究
  國立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2.朱哲民 1996  台灣北部溪流蛙類群聚之研究
  國立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64頁

 

生物地理學

1.賴伯琦 1993
  台灣及琉球群島兩地狹口蛙科之生物地理學與類源關係初探
  國立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84頁

2.陳志遠 1995
  台灣綠色樹蛙屬之生物地理學與類源關係之研究
  國立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72頁

 

空間分布模式

1.潘彥宏 1997  台灣無尾兩生類之空間分布模式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137頁

 

  • 通俗教育

  研究是保育的基礎﹐因此若想將保育落實到基層﹐就必須將研究結果轉換成一般人可以接納的通俗文學﹐教育大眾並在潛移默化之中傳達保育的觀念。蛙類是從事保育教育的良好題材之一﹐因為它們數量多、容易接觸﹐不論在都市、鄉野、小溪或山林都可以見到他們的蹤影。蛙類以一般人認為的有害蟲類為食﹐是生物防治的重要例證﹐容易引起大眾認同。成蛙用皮膚呼吸﹐蝌蚪在水中生活﹐都直接與自然環境接觸﹐也迅速反應各種環境變化﹐是環境監測的利器。而通俗文學就是引領大眾認識蛙類、觀察蛙類、親近蛙類、認識蛙類並參與蛙類保育的重要媒介。在許多研究人員及政府單位的支持與參與﹐已經拍攝台北樹蛙及艾氏樹蛙錄影帶﹐發行青蛙叫聲錄音帶及多本印刷精美的彩色圖鑑﹐這些都是教育大眾保育觀念的最好教材。

 

  • 未來

  台灣本地產蛙類雖然僅有31種﹐但大部分都有詳細的生態資料及調查報告﹐也受到法律的保護﹐就學術層面而言﹐應是備受禮遇及重視。但事實上﹐野外蛙類族群數量仍不斷的減少﹐可見光是學術研究無法的解決台灣蛙類目前面臨的困境﹐喚起民眾的注意並主動參與蛙類保育﹐或許是未來的希望。因此希望成立台灣兩棲爬行動物學會﹐結合民間及學術力量﹐推動蛙類保育工作﹐尤其棲地保育及外來種危害問題應列為優先工作項目。推動賞蛙活動,並透過網際網路,將國內目前蛙類保育研究結果開放給一般大眾,讓民眾從接觸、喜愛、了解,進而主動參與蛙類保育。

圖像





楊懿如的青蛙學堂 台灣兩棲類生態保育網 台灣賞蛙情報網 蛙友交流網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