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天樹蛙的故事


   面天樹蛙不論外型、叫聲或分布地區,和艾氏樹蛙都很類似,因此有好長的一段時間,大家都想當然耳把牠們視為同一種。直到1987年,才由台大動物系王慶讓副教授明察秋毫,將這兩種樹蛙分出來,並鑑定面天樹蛙為台灣特有種。

    面天樹蛙憑什麼可以獲得世界兩棲類學者認可,成為一個新種呢?這可由牠的學名看出端倪。

    面天樹蛙的種名是idiootocus,拉丁語的意思為不同的產卵形態。原來牠們和艾氏樹蛙的長相雖像,但產卵的方式和產卵的地點卻大不相同。面天樹蛙在水邊的落葉堆或泥縫中產卵,卵一粒粒散落地面不具有黏性,卵的膠質膜常因沾附泥巴而呈褐色。牠們一次產卵100-300顆,但常常有好幾對配對在同一個地方產卵,所以形成一大片,乍看之下,好像不小心翻倒、散落一地的青蛙下蛋粉圓冰。由於面天樹蛙和艾氏樹蛙各在不同的地方產卵、鳴叫,彼此間有明顯的生殖隔離現象,無法在自然的狀況下交配並產生後代,所以是不同種。

    在溪頭地區,面天樹蛙的數量並不多,而且常躲在樹林底層或土堆中鳴叫,很不容易觀察,因此叫聲成為發現牠們的最重要線索。乍聽之下,面天樹蛙的叫聲和艾氏樹蛙很像,都是「ㄅ一、ㄅ一」。但仔細的聽,還是分得出牠們兩者之間的差別。艾氏樹蛙的叫聲比較圓潤、輕脆,而且是有規率、不急不徐的「ㄅ一」單音。面天樹蛙所發出來的「ㄅ一」聲,感覺上比較響亮,但缺乏圓潤輕脆感,而且常連續發出好幾個急促的「ㄅ一、ㄅ一」。漢光樓附近就可以同時聽到這兩種聲音,從竹籬笆周圍傳來的「ㄅ一」,是艾氏樹蛙的叫聲;而從針葉樹林底層傳出來的「ㄅ一、ㄅ一」則發自面天樹蛙。此外,往活動中心的車道過了孟宗竹林叉路之後,你所聽到的「ㄅ一」聲幾乎都是面天樹蛙的叫聲,您可以比較看看。圖像

■ Close  




horizontal rule

楊懿如的青蛙學堂 台灣兩棲類生態保育網 台灣賞蛙情報網 蛙友交流網 最新消息